close

? 服務||+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: 瘦身食譜 解夢 睡覺減肥 摩羯 星座運勢 主題 天涼泡湯趣 用手機上知識+ 知識搜尋 知識+ > > 民俗> 節日慶典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| 中秋節的由來? 發問者:玉女仙子 ( 初學者 4 級) 發問時間:2004-12-14 09:29:28 解決時間:2004-12-14 13:30:13 解答贈點:5 ( 共有 0 人贊助 ) 回答:4 評論: 0 意見: 9 [ 檢舉 ] 網友正面評價 72% 共有 94 人評價中秋節的由來? 什麼是中秋節? 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?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:蘋果 ( 初學者 4 級 ) 回答時間:2004-12-14 09:34:52 [ 檢舉 ] 起源   農 曆 八 月 十 五 , 是 我 國 傳 統 的 中 秋 節 , 中 秋 節 的 主 角 則 是 高 掛 天 空 的 一 輪 明 月 。 原 本 , 帝 王 就 有 春 天 祭 日 , 秋 天 祭 月 的 禮 制 。 《 禮 記 》 上 說 : 「 天 子 春 朝 日 、 秋 夕 月 。 朝 日 以 朝 、 夕 月 以 夕 」 。 在 酷 熱 的 夏 天 過 後 , 天 朗 氣 清 , 萬 里 無 雲 的 秋 夜 天 空 , 正 足 突 顯 出 月 皎 潔 的 光 華 。 因 此 , 每 到 秋 天 , 天 子 總 要 到 國 都 西 郊 的 月 壇 去 祭 月 。 上 古 祭 月 的 禮 儀 , 很 可 能 就 是 中 秋 節 的 起 源 。 「 中 秋 」 一 詞 , 最 早 於 《 周 禮 》 : 所 謂 中 秋 , 是 因 為 八 月 居 孟 仲 季 三 秋 之 中 , 而 十 五 夕 恰 為 月 中 , 所 以 八 月 十 五 被 稱 為 中 秋 , 或 稱 「 八 月 半 」 。 雖 然 祭 月 的 習 俗 來 源 年 代 則 無 法 確 定 。 就 現 有 文 字 資 料 看 來 , 漢 代 枚 乘 ( 逝 於 西 元 前 一 四 一 ) 的 《 七 發 》 中 說 : 「 客 曰 : 將 以 八 月 之 望 , 與 諸 侯 並 往 觀 濤 於 廣 陵 之 曲 江 」 。 這 或 許 是 後 世 於 中 秋 後 觀 錢 塘 潮 風 俗 的 起 源 。 大 約 到 了 魏 晉 , 就 有 秋 夜 賞 月 之 舉 。 《 晉 書 》 「 袁 宏 傳 」 : 「 謝 尚 時 鎮 牛 渚 , 秋 夜 乘 月 , 率 爾 與 左 右 微 服 泛 江 」 。 但 成 書 於 南 北 朝 時 的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, 並 無 中 秋 習 俗 的 記 載 。 直 到 唐 代 , 才 有 許 許 多 多 的 文 人 雅 士 相 約 於 中 秋 夜 賞 月 。 王 仁 裕 ( 八 八 ○ ─ 九 五 六 ) 的 《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》 卷 下 : 中 秋 夕 , 上 與 貴 妃 臨 太 液 池 望 月 」 。 詩 人 歐 陽 詹 ( 七 八 五 ─ 八 二 七 左 右 在 世 ) 甚 至 在 《 玩 月 詩 序 》 當 中 提 出 種 種 理 由 , 來 證 實 中 秋 節 是 最 適 宜 賞 月 的 時 候 。 他 說 : 「 八 月 於 秋 , 季 始 孟 終 , 十 五 於 夜 , 又 有 之 中 。 稽 於 天 道 , 則 寒 暑 均 ; 取 於 月 數 , 則 蟾 魄 圓 。 況 埃 瓂 不 流 , 太 空 悠 悠 , 嬋 娟 徘 徊 , 桂 花 上 浮 , 升 東 林 , 入 西 樓 。 肌 骨 與 之 疏 涼 , 神 氣 與 之 清 冷 」 。 唐 人 還 將 中 秋 月 取 了 個 名 字 叫 「 端 正 月 」 。 韓 愈 ( 七 六 八 ─ 八 二 四 ) 的 《 和 崔 舍 人 永 月 詩 》 : 「 三 秋 端 正 月 , 今 夜 出 東 溟 」 。 詩 中 的 「 端 正 月 」 , 指 的 就 是 中 秋 月 。 唐 人 中 秋 望 月 的 習 俗 日 漸 普 及 , 到 了 未 朝 , 中 秋 己 成 了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, 有 著 多 采 多 姿 的 日 習 俗 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秋節的傳說 有 關 中 秋 節 的 神 話 傳 說 , 以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最 為 著 名 。 漢 代 以 前 記 載 嫦 娥 奔 月 的 文 獻 , 有 下 列 三 種 : 《 文 選 》 卷 六 ○ 〈 祭 顏 光 祿 文 〉 注 引 戰 國 《 歸 藏 》 說 : 昔 嫦 娥 以 西 王 母 不 死 藥 服 之 , 遂 奔 月 為 月 精 。 《 淮 南 子 》 「 覽 冥 訓 」 說 : 羿 請 不 死 藥 於 西 王 母 , 姮 娥 竊 以 奔 月 , 悵 然 有 喪 , 無 以 續 之 。 ( 姮 本 作 恒 , 為 避 淮 南 王 劉 恒 諱 , 改 之 。 又 恒 等 於 常 , 故 後 世 以 嫦 代 恒 。 ) 《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》 卷 五 五 輯 張 衡 《 靈 憲 》 : 嫦 娥 , 羿 妻 也 , 竊 西 王 母 不 死 藥 服 之 , 奔 月 。 將 往 , 枚 占 於 有 黃 。 有 黃 占 之 曰 : 「 吉 , 翩 翩 歸 妹 , 獨 將 西 行 , 逢 天 晦 芒 , 毋 驚 毋 恐 , 後 且 大 昌 」 。 嫦 娥 遂 托 身 於 月 。 是 為 蟾 蜍 。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就 在 這 個 基 礎 上 , 發 展 出 幾 種 情 節 大 同 小 異 的 傳 說 。 以 下 所 述 , 則 是 在 漢 族 間 廣 泛 流 傳 的 本 子 。 相 傳 在 遠 古 時 代 , 有 十 個 太 陽 一 齊 出 現 在 天 空 , 曬 得 土 地 乾 裂 , 海 水 枯 竭 , 不 聊 生 。 這 時 有 個 做 后 羿 的 英 雄 , 他 力 大 無 窮 , 能 開 萬 斤 寶 弓 , 射 殺 各 種 猛 獸 。 他 同 情 受 日 曬 之 苦 的 眾 多 百 姓 , 就 舉 起 他 的 寶 弓 , 一 口 氣 射 下 了 九 個 太 陽 。 並 嚴 令 第 十 個 太 陽 按 時 起 落 , 造 福 人 民 。 從 此 , 后 羿 的 名 字 傳 遍 了 天 下 。 後 來 , 他 又 娶 了 嫻 淑 美 麗 的 妻 子 叫 嫦 娥 , 夫 婦 倆 十 分 恩 愛 。 有 一 天 , 后 羿 在 打 獵 的 途 中 遇 到 一 個 老 道 士 。 老 道 士 很 欽 佩 后 羿 的 為 人 , 就 送 給 他 一 包 不 死 藥 。 並 告 訴 后 羿 , 只 要 吃 了 這 藥 , 就 能 長 生 不 老 , 成 仙 昇 天 。 后 羿 回 家 後 , 就 把 不 死 藥 交 給 了 嫦 娥 。 不 料 , 后 羿 的 徒 弟 蓬 蒙 , 心 存 不 良 , 想 偷 吃 后 羿 的 不 死 藥 , 成 仙 上 天 。 有 一 天 , 他 趁 后 羿 出 門 打 獵 的 時 候 , 偷 偷 溜 了 回 來 , 闖 進 嫦 娥 的 房 間 , 逼 她 交 出 那 包 不 死 藥 。 嫦 娥 迫 不 得 已 , 就 把 不 死 藥 全 部 吞 下 , 立 刻 身 輕 似 燕 , 直 衝 雲 霄 , 往 月 宮 飛 奔 而 去 了 。 由 於 嫦 娥 奔 月 的 那 天 , 正 巧 是 八 月 十 五 。 於 是 每 年 的 八 月 十 五 , 后 羿 和 鄉 親 們 , 就 會 在 月 下 擺 水 果 祭 月 , 表 達 他 們 對 嫦 娥 的 思 念 。 此 後 世 代 相 傳 , 人 們 就 把 八 月 十 五 定 為 中 秋 節 。 另 一 種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, 則 敘 后 羿 射 日 , 立 了 大 功 後 , 被 人 民 擁 戴 為 王 。 但 他 剛 復 自 用 , 亳 不 體 恤 人 民 , 所 以 老 百 姓 都 敢 怒 而 不 敢 言 。 有 一 天 , 后 羿 派 了 一 位 道 士 去 向 王 母 娘 娘 乞 一 種 仙 藥 , 吃 了 可 以 長 生 不 老 。 人 們 聽 說 這 個 消 息 , 個 個 愁 容 滿 面 , 深 恐 后 羿 的 殘 暴 永 無 休 止 。 幸 而 后 羿 的 妻 子 嫦 娥 十 分 同 情 人 民 的 處 境 , 就 把 仙 藥 偷 偷 的 吃 了 。 吃 下 仙 藥 後 , 果 困 然 身 輕 如 燕 , 飄 飄 然 地 向 月 宮 飛 去 。 除 了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外 , 還 有 兩 則 傳 說 也 和 月 亮 有 關 : 早 在 戰 國 時 代 , 古 人 就 傳 說 月 中 有 蟾 蜍 。 屈 原 在 《 天 問 》 中 說 : 「 夜 光 何 德 , 死 則 又 育 ? 厥 利 惟 何 , 而 顧 菟 在 腹 ? 」 根 據 聞 一 多 先 生 〈 天 問 釋 天 〉 中 的 說 法 , 「 顧 菟 」 即 蟾 蜍 , 《 靈 憲 》 中 也 說 : 「 嫦 娥 遂 托 身 於 月 , 是 為 蟾 蜍 」 。 因 為 月 宮 中 有 蟾 , 所 以 人 們 俗 稱 月 宮 為 「 蟾 宮 」 。 又 因 為 「 菟 」 字 與 「 兔 」 字 相 近 , 所 以 另 有 一 種 說 法 說 月 中 有 白 兔 , 不 管 是 蟾 蜍 或 白 兔 , 牠 們 所 做 的 事 就 搗 藥 , 即 不 死 藥 。 如 《 樂 府 詩 集 》 「 相 和 歌 辭 , 董 逃 行 」 中 就 有 : 「 采 取 神 藥 若 木 端 , 白 兔 長 跪 搗 藥 蝦 丸 蟆 丸 」 之 句 。 從 近 年 出 土 的 漢 墓 中 , 更 可 看 到 蟾 蜍 搗 藥 形 象 化 的 證 據 。 常 任 俠 在 ( 沙 坪 壩 出 土 之 石 棺 畫 像 研 究 ) 一 文 中 指 出 : 「 較 小 一 棺 , 前 額 刻 一 人 首 蛇 身 像 , 一 手 捧 月 輪 。 後 刻 兩 人 一 蟾 , 蟾 兩 足 人 立 , 手 持 方 杵 而 下 擣 。 右 側 一 人 , 兩 手 捧 物 而 立 」 。 上 文 所 謂 「 傳 說 中 之 桂 樹 」 , 即 指 下 一 則 傳 說 「 吳 剛 伐 桂 」 。 據 唐 朝 段 成 式 ( 八 ○ 三 ? ─ 八 六 三 ) 的 《 酉 陽 雜 俎 》 「 天 咫 」 說 : 「 舊 言 月 中 有 桂 , 有 蟾 蜍 。 故 異 書 言 , 月 桂 高 五 丈 , 下 有 一 人 , 常 斫 之 , 樹 創 隨 合 。 人 姓 吳 名 剛 , 西 河 人 , 學 仙 有 過 , 謫 令 伐 樹 。 」 吳 剛 伐 桂 的 傳 說 使 得 月 亮 又 增 添 了 幾 個 雅 緻 的 別 名 , 如 「 桂 月 」 、 「 桂 宮 」 、 「 桂 輪 」 等 等 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秋節的習俗 根 據 《 東 京 夢 華 錄 》 ( 序 於 一 一 四 七 年 ) 卷 八 的 記 載 , 宋 朝 的 街 市 , 在 中 秋 節 的 前 幾 天 , 就 已 瀰 漫 著 濃 厚 的 過 節 氣 氛 。 商 店 販 賣 新 酒 , 重 新 佈 置 門 前 的 綵 樓 。 市 人 爭 飲 新 有 石 榴 、 梨 、 栗 、 葡 萄 、 弄 色 棖 橘 等 等 。 到 了 晚 上 , 人 家 爭 登 酒 樓 賞 月 , 絲 竹 簫 管 並 作 。 里 巷 兒 童 通 宵 玩 耍 , 夜 市 人 馬 雜 沓 , 至 於 天 明 。 吳 自 牧 ( 約 一 二 七 ○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夢 梁 錄 》 卷 四 也 記 載 , 南 宋 人 家 多 於 此 日 安 排 家 宴 、 團 圓 子 女 , 以 酬 佳 節 。 即 使 是 陋 巷 裡 的 貧 窮 人 家 , 也 都 會 典 當 衣 物 去 購 買 酒 困 , 來 歡 度 中 秋 。 金 盈 之 ( 約 一 一 二 六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新 編 醉 翁 談 錄 》 卷 四 則 記 載 了 當 時 人 由 賞 月 進 而 拜 月 的 習 俗 : 「 京 師 賞 月 之 會 , 異 於 他 郡 。 傾 城 人 家 , 不 以 貧 富 , 能 自 行 者 至 十 二 三 , 皆 以 成 人 之 服 飾 之 。 登 樓 或 於 庭 中 焚 香 拜 月 , 各 有 所 期 。 男 則 願 早 步 蟾 宮 , 高 攀 仙 桂 … … 。 女 則 願 貌 似 嫦 娥 , 圓 如 潔 月 。 」 除 了 拜 月 之 外 , 還 有 賞 燈 的 風 俗 。 周 密 ( 一 二 三 二 ─ 一 三 ○ 八 ) 的 《 武 林 舊 事 》 卷 三 記 載 杭 州 中 秋 夜 : 「 燈 燭 華 燦 , 竟 夕 乃 止 」 。 浙 江 也 於 中 秋 夜 放 一 種 羊 皮 小 水 燈 「 一 點 紅 」 , 江 面 上 佈 滿 了 數 十 萬 盞 燈 , 有 如 天 上 繁 星 , 十 分 引 人 注 目 。 據 說 水 燈 是 為 討 江 神 喜 歡 , 並 非 純 粹 為 了 觀 賞 。 宋 朝 在 杭 州 另 有 一 特 殊 的 中 秋 景 觀 , 即 錢 塘 觀 潮 。 由 於 錢 塘 江 口 地 形 類 似 一 漏 斗 , 每 當 海 潮 湧 至 , 受 到 漸 進 漸 狹 的 地 形 影 響 , 波 浪 便 重 重 疊 疊 堆 積 成 一 道 水 牆 , 聲 勢 極 為 壯 觀 。 蘇 東 坡 在 杭 州 任 佑 府 時 , 曾 作 過 一 首 《 中 秋 夜 觀 潮 》 , 描 述 觀 潮 人 數 之 眾 多 , 及 潮 水 洶 湧 之 氣 勢 : 定 知 玉 兔 十 分 圓 , 已 作 霜 風 九 月 寒 。 寄 語 重 門 休 上 鎖 , 夜 潮 留 向 月 中 看 。 萬 人 鼓 噪 懾 吾 儂 , 猶 似 浮 江 老 阿 童 。 欲 識 潮 頭 高 幾 許 , 越 山 渾 在 浪 花 中 。 《 武 林 舊 事 》 中 的 另 一 段 文 字 則 更 具 體 的 描 述 了 潮 水 震 撼 天 地 的 磅 薄 氣 勢 : 「 方 其 遠 出 海 門 , 僅 如 銀 線 , 既 而 漸 近 , 則 玉 城 雪 嶺 , 際 天 而 來 。 大 聲 如 雷 霆 , 震 撼 激 射 , 吞 天 沃 日 , 勢 極 雄 豪 」 。 直 至 今 日 , 錢 塘 觀 潮 仍 是 浙 江 省 中 秋 節 最 具 特 色 的 觀 光 據 點 。 元 朝 雖 以 異 族 入 主 中 原 , 但 所 受 漢 化 甚 深 。 節 日 習 俗 也 大 半 沿 襲 漢 人 舊 制 。 到 了 明 朝 , 賞 月 、 祭 月 、 吃 月 餅 的 風 俗 大 盛 。 田 汝 成 ( 約 一 五 四 ○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西 湖 遊 覽 志 餘 》 「 熙 朝 樂 事 」 記 載 明 人 多 於 中 秋 節 以 月 餅 相 饋 贈 , 取 其 圓 形 的 「 團 圓 」 之 義 。 夜 晚 則 設 賞 月 之 宴 , 或 攜 帶 酒 食 至 湖 海 之 畔 遊 賞 。 劉 侗 、 于 奕 正 合 著 的 《 帝 京 景 物 略 》 ( 一 六 三 五 ) 卷 之 二 則 詳 細 描 述 了 中 秋 祭 月 的 供 品 : 月 餅 必 須 是 圓 , 所 供 的 瓜 果 則 必 須 切 成 如 蓮 花 般 的 牙 瓣 。 街 市 出 售 月 光 紙 , 上 面 繪 有 月 偏 照 菩 薩 , 下 繪 月 輪 桂 殿 , 有 一 兔 人 立 搗 藥 於 其 中 。 祭 月 後 將 月 光 紙 焚 燒 , 所 供 的 果 餅 分 給 家 中 的 每 一 成 員 。 中 秋 節 又 是 團 圓 節 , 所 以 縱 使 有 歸 寧 的 女 子 , 也 必 定 於 此 日 返 其 夫 家 團 聚 。 至 於 明 人 賞 月 的 盛 會 , 則 有 張 岱 ( 一 五 九 七 ─ 一 六 七 一 ? ) 以 其 生 花 妙 筆 , 為 我 們 作 了 下 面 這 段 極 其 風 雅 記 述 。 《 陶 庵 夢 憶 》 卷 五 的 「 虎 邱 中 秋 夜 」 : 虎 邱 八 月 半 , 土 著 、 流 寓 、 士 夫 、 眷 屬 、 女 樂 、 聲 伎 、 曲 中 名 妓 、 戲 婆 、 民 間 少 婦 、 好 女 、 崽 子 、 孌 童 及 游 冶 惡 少 、 清 客 、 幫 閒 、 傒 僮 、 走 空 之 輩 , 無 不 麟 集 。 自 生 公 台 、 千 人 石 、 鶴 澗 、 劍 池 、 申 文 定 祠 、 下 至 試 劍 石 一 二 山 門 , 皆 舖 氈 席 地 坐 , 登 高 望 之 , 如 雁 落 平 沙 , 霞 舖 江 上 。 天 暝 , 月 上 , 鼓 吹 十 百 處 , 大 吹 大 擂 , 漁 陽 參 撾 , 動 地 翻 天 , 雷 轟 鼎 沸 , 呼 叫 不 聞 。 更 定 , 鼓 鐃 漸 歇 , 絲 管 繁 興 , 雜 以 歌 唱 。 皆 「 錦 帆 開 澄 湖 萬 頃 」 同 場 大 曲 , 蹲 踏 和 鑼 絲 竹 肉 聲 , 不 辨 拍 煞 。 更 深 , 人 漸 散 去 , 士 夫 眷 屬 皆 下 船 水 嬉 , 席 席 徵 歌 , 人 人 獻 技 南 北 雜 之 , 管 絃 迭 奏 , 聽 者 方 辨 字 句 , 藻 鑒 隨 之 。 二 鼓 人 靜 , 悉 屏 管 絃 , 洞 蕭 一 縷 , 哀 沚 清 綿 , 與 肉 目 引 , 尚 存 三 四 , 迭 更 為 之 。 三 鼓 , 月 孤 氣 肅 , , 不 雜 蚊 虻 。 一 夫 登 場 , 高 坐 石 上 , 不 簫 不 拍 , 聲 出 如 絲 , 裂 石 穿 雲 , 串 度 揚 , 一 字 一 刻 , 聽 者 尋 入 鍼 芥 , 心 血 為 枯 , 不 敢 擊 節 , 惟 有 點 頭 。 然 此 時 雁 比 而 坐 者 , 猶 存 百 十 人 焉 。 使 非 蘇 州 , 焉 討 識 者 。 晚 明 文 人 的 生 活 情 趣 , 從 這 則 「 虎 邸 中 秋 夜 」 或 能 略 窺 一 二 。 明 人 拜 月 時 用 的 「 月 光 紙 」 , 到 了 清 朝 , 改 了 個 名 字 叫 「 月 光 馬 兒 」 。 富 察 敦 崇 的 《 燕 京 歲 時 記 》 ( 一 九 ○ 六 年 ) 。 記 載 : 「 月 光 馬 者 , 以 紙 為 之 , 上 繪 太 陰 星 君 , 如 菩 薩 像 , 下 繪 月 宮 及 搗 藥 之 兔 。 人 立 而 執 杵 , 藻 彩 精 緻 , 金 碧 輝 煌 , 市 肆 間 多 賣 之 者 。 長 者 七 、 八 尺 , 短 者 二 、 三 尺 , 頂 有 二 旗 , 作 紅 綠 , 笆 或 黃 色 , 向 月 而 供 之 。 焚 香 行 禮 , 祭 畢 與 千 張 、 元 寶 等 一 並 焚 之 」 。 清 又 流 傳 著 一 句 話 : 「 男 不 拜 月 , 女 不 竄 」 。 所 以 拜 月 就 成 了 婦 女 的 專 利 , 家 中 的 主 婦 忙 著 拜 月 , 小 孩 子 也 不 愁 沒 事 幹 。 中 秋 節 前 幾 天 , 街 市 上 都 會 賣 一 種 專 供 兒 童 月 用 的 「 兔 兒 爺 」 。 兔 兒 爺 的 起 源 約 在 明 末 。 明 人 紀 坤 ( 約 一 六 三 六 年 前 後 在 世 ) 的 《 花 王 閣 剩 稿 》 : 「 京 中 秋 節 多 以 泥 摶 兔 形 , 衣 冠 踞 坐 如 人 狀 , 兒 女 祀 而 拜 之 」 。 到 了 清 代 , 兔 兒 爺 的 功 能 已 由 祭 月 轉 變 為 兒 童 的 中 秋 節 玩 具 。 製 作 也 日 趨 精 緻 , 有 扮 成 武 將 頭 戴 盔 甲 、 身 披 戢 袍 的 、 也 有 背 插 紙 旗 或 紙 傘 、 或 坐 或 立 的 。 坐 則 有 麒 麟 虎 豹 等 等 。 也 有 扮 成 兔 首 人 身 之 商 販 、 或 是 剃 頭 師 父 、 或 是 縫 鞋 、 賣 餛 鈍 、 茶 湯 的 , 不 一 而 足 。 祭 過 月 後 , 收 拾 杯 盞 供 品 , 設 宴 於 庭 , 家 人 團 坐 賞 月 , 稱 為 團 圓 節 。 祀 月 的 月 餅 則 按 家 中 人 數 切 塊 分 食 , 稱 為 團 圓 餅 。 即 使 有 家 人 不 在 , 也 會 為 他 留 下 。 北 方 人 在 賞 月 席 上 , 照 例 必 吃 蘋 果 , 稱 為 團 圓 果 , 所 以 蘋 果 的 價 格 此 時 最 貴 。 飲 宴 過 後 , 士 女 出 遊 。 顧 祿 的 《 清 嘉 祿 》 ( 一 八 三 ○ ) 卷 八 也 提 到 了 這 個 習 俗 : 「 婦 女 盛 妝 出 遊 , 互 相 往 還 , 或 隨 喜 尼 庵 , 雞 聲 喔 喔 , 猶 婆 娑 月 下 , 謂 之 走 月 亮 」 。 據 說 走 月 亮 還 可 以 去 百 病 , 所 以 平 日 禁 錮 家 中 的 女 性 也 可 乘 此 機 會 出 外 遊 賞 。 中 秋 和 元 宵 一 樣 , 是 一 年 中 難 得 的 女 性 假 期 。 而 婚 尚 未 生 育 的 婦 女 , 也 有 在 中 秋 節 求 子 的 習 俗 。 方 法 是 在 中 秋 節 的 晚 上 , 到 人 家 的 菜 園 裏 偷 摘 一 顆 瓜 , 偷 到 以 後 抱 回 家 去 , 據 說 這 樣 明 年 就 可 以 生 個 胖 娃 娃 。 能 不 能 外 出 「 走 月 亮 」 還 得 視 天 氣 而 定 。 據 說 中 秋 夜 的 天 氣 還 和 來 年 元 宵 夜 的 天 氣 互 為 因 果 。 俗 語 道 : 「 八 月 十 五 雲 遮 月 , 來 歲 元 宵 雨 打 燈 」 又 道 : 「 雨 打 上 元 燈 , 雲 罩 中 秋 月 」 。 江 南 吳 縣 還 有 一 種 特 殊 的 中 秋 節 物 , 即 俗 稱 「 小 擺 設 」 的 小 財 神 爺 。 這 些 小 財 神 雖 然 大 不 盈 尺 , 但 他 們 的 配 備 十 分 齊 全 。 如 「 台 閣 几 案 , 盤 匜 衣 冠 , 鹵 簿 樂 器 , 博 奕 戲 具 什 物 , 亦 縮 至 徑 寸 , 無 不 稱 之 」 。 江 南 的 小 擺 設 和 北 平 的 兔 兒 爺 正 好 形 成 一 個 有 趣 的 對 比 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秋節食俗 提 起 中 秋 的 應 節 食 品 , 大 家 一 定 立 刻 想 起 月 餅 。 其 實 中 秋 節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要 遲 至 明 朝 才 盛 行 。 而 早 在 唐 朝 , 就 有 配 合 中 秋 節 上 市 的 應 節 食 品 了 。 唐 朝 鄭 望 之 的 《 膳 夫 錄 》 ( 見 引 於 《 月 令 粹 編 》 卷 十 三 ) 說 : 「 汴 中 節 食 , 中 秋 玩 月 羹 。 」 這 羹 據 說 在 本 世 紀 三 十 年 代 仍 見 於 嶺 南 , 以 桂 圓 、 蓮 子 、 藕 粉 等 材 料 精 而 成 。 雖 然 吳 自 牧 的 《 夢 梁 錄 》 中 曾 經 出 現 「 月 餅 」 一 詞 , 但 當 時 中 秋 節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尚 未 普 遍 。 所 以 宋 朝 的 中 秋 食 品 仍 以 應 節 的 瓜 果 為 主 。 至 於 月 餅 的 起 源 , 在 民 間 有 一 則 流 傳 甚 廣 的 傳 說 : 在 元 朝 末 年 , 蒙 古 人 為 了 怕 漢 人 造 反 , 不 准 民 間 私 藏 武 器 , 規 定 十 家 合 用 一 把 菜 刀 , 十 戶 供 養 一 名 兵 丁 。 漢 人 蜼 想 起 來 反 抗 , 卻 苦 於 無 從 傳 遞 消 息 。 所 以 劉 伯 溫 ( 一 說 張 士 誠 ) 便 想 出 了 條 計 策 。 說 是 今 年 要 有 冬 瘟 , 除 非 家 戶 戶 都 在 中 秋 節 買 月 餅 來 吃 , 才 能 避 免 。 於 是 大 家 爭 先 恐 後 的 購 買 月 餅 來 吃 。 回 到 家 中 , 掰 開 月 餅 , 發 覺 裡 面 藏 著 張 條 子 , 上 面 寫 : 「 八 月 十 五 殺 元 兵 , 家 家 戶 戶 齊 動 手 」 。 於 是 眾 人 紛 紛 義 反 抗 統 治 者 , 這 個 中 秋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就 這 樣 流 傳 下 來 。 明 清 以 後 , 月 餅 的 製 作 又 隨 地 域 之 分 而 有 各 種 變 異 。 《 燕 京 歲 時 記 》 中 說 : 「 中 秋 月 餅 , 以 前 門 致 美 齋 者 為 京 都 第 一 , 他 處 不 足 食 也 。 至 供 月 餅 , 到 處 皆 有 。 大 者 尺 餘 , 上 繪 月 宮 蟾 兔 之 形 。 」 既 然 說 是 「 以 致 美 齋 為 京 都 第 一 」 , 可 見 當 時 北 京 城 內 己 有 家 製 作 月 餅 的 商 店 。   為 了 推 銷 月 餅 , 商 人 們 又 挖 空 心 思 為 月 餅 取 了 許 多 極 雅 緻 的 名 字 。 如 西 施 醉 月 、 嫦 娥 奔 月 、 七 星 伴 月 、 蟾 宮 丹 桂 月 、 珠 江 夜 月 、 三 潭 印 月 、 唐 皇 燕 月 等 等 。 也 有 以 內 含 餡 料 來 定 名 的 , 如 蛋 黃 蓮 蓉 月 、 五 仁 甜 肉 月 、 欖 仁 白 蓮 蓉 月 、 叉 燒 臘 腸 月 、 寶 鴨 腸 月 、 寶 鴨 穿 蓮 月 、 椰 絲 蓮 蓉 月 等 等 , 光 聽 名 字 就 讓 人 垂 涎 三 尺 。   月 餅 製 作 的 特 色 , 因 地 而 異 。 較 為 人 熟 知 的 有 所 謂 蘇 式 月 餅 、 廣 式 月 餅 、 京 式 月 餅 、 寧 式 月 餅 、 滇 式 月 餅 、 潮 式 月 餅 等 。 蘇 式 月 餅 多 是 酥 皮 , 油 多 糖 重 , 鬆 脆 香 酥 。 廣 式 月 餅 重 糖 輕 油 皮 薄 餡 美 , 不 易 破 碎 , 適 宜 饋 贈 。 京 式 月 餅 素 油 素 餡 , 且 多 為 硬 皮 。 潮 式 月 餅 以 糖 冬 瓜 為 餡 , 食 之 鬆 脆 滋 潤 。 另 有 一 種 產 於 東 北 的 「 套 月 」 月 餅 , 專 供 饋 贈 之 用 。 最 大 的 底 盤 直 徑 約 三 十 三 公 分 , 由 下 而 上 逐 一 縮 小 , 一 套 嫦 娥 奔 月 的 連 環 畫 。 除 了 月 餅 之 外 , 秋 天 盛 產 的 螃 蟹 也 是 賞 月 席 上 不 可 少 的 佳 餚 。 劉 若 愚 ( 生 於 一 五 四 一 ) 的 《 酌 中 志 》 火 集 記 載 明 朝 宮 人 食 蟹 的 景 象 , 十 分 生 動 : 「 洗 蒸 熟 , 五 六 成 群 , 攢 坐 共 食 , 嬉 嬉 笑 笑 。 自 揭 臍 蓋 , 細 將 指 甲 挑 剔 醮 醋 蒜 以 佐 酒 , 或 剔 蟹 胸 骨 , 八 路 完 整 如 蝴 蝶 式 者 , 以 示 巧 焉 」 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全國各地的中秋習俗 〔 山 東 省 〕 慶 雲 縣 農 家 八 月 十 五 日 祭 土 穀 神 , 稱 「 青 苗 社 」 。 諸 城 、 臨 沂 和 即 墨 等 地 除 了 祭 月 外 , 也 得 上 墳 祭 祖 。 冠 縣 、 萊 陽 、 廣 饒 及 郵 城 等 地 的 地 主 也 於 中 秋 節 宴 請 佃 戶 。 即 墨 中 秋 節 吃 一 種 應 節 食 品 叫 「 麥 箭 」 。 〔 山 西 省 〕 潞 安 中 秋 節 宴 節 請 女 婿 。 永 寧 中 秋 夕 恭 祀 太 陰 星 主 。 大 同 縣 月 餅 稱 團 圓 餅 , 大 至 二 、 三 尺 , 中 秋 夜 且 有 守 夜 之 俗 。 石 樓 縣 中 秋 祀 城 隍 。 〔 河 北 省 〕 萬 全 縣 稱 中 秋 為 「 小 元 旦 」 , 月 光 紙 上 繪 有 太 陰 星 君 及 關 帝 夜 閱 春 秋 像 。 河 間 縣 以 中 秋 雨 為 苦 雨 , 中 秋 節 若 下 雨 , 當 年 的 青 菜 必 定 味 道 不 佳 。 〔 陝 西 省 〕 西 鄉 縣 中 秋 夜 男 子 泛 舟 登 崖 , 女 子 亦 安 排 佳 宴 。 不 論 貧 富 , 必 食 西 瓜 。 請 邊 中 秋 有 吹 鼓 手 沿 門 鼓 吹 , 以 討 賞 錢 , 例 同 端 午 、 除 夕 。 洛 川 縣 中 秋 節 家 長 率 學 生 攜 禮 物 為 先 生 拜 節 , 午 飯 多 於 校 內 聚 餐 。 〔 江 蘇 省 〕 無 錫 縣 中 秋 夜 燒 斗 香 。 香 斗 四 周 糊 有 紗 絹 , 繪 有 月 宮 中 的 景 色 。 也 有 香 斗 以 線 香 編 成 , 上 面 插 有 紙 紮 的 魁 星 及 彩 色 旌 旗 。 上 海 人 中 秋 宴 以 桂 花 蜜 酒 佐 食 。 〔 江 西 省 〕 吉 安 縣 在 中 秋 節 的 傍 晚 , 每 個 村 都 稻 草 燒 瓦 罐 。 待 瓦 罐 燒 紅 後 , 再 放 醋 進 去 。 這 樣 子 就 有 香 味 飄 滿 全 村 。 新 城 縣 過 中 秋 自 十 一 夜 起 懸 掛 通 草 燈 , 以 鼓 樂 迎 迎 之 於 市 街 , 直 至 十 七 日 止 。 [ 安 徽 省 ] 婺 源 中 秋 節 , 兒 童 以 磚 瓦 堆 一 中 空 寶 塔 。 塔 上 掛 以 帳 幔 匾 額 等 裝 飾 品 , 又 置 一 桌 於 塔 前 , 陳 設 各 種 敬 「 塔 神 」 之 器 具 。 夜 間 則 內 外 皆 點 上 燈 燭 , 光 輝 可 愛 。 績 溪 中 秋 兒 童 打 中 秋 炮 。 中 秋 炮 是 以 稻 草 紮 成 髮 辮 狀 , 浸 溼 後 再 拿 起 來 向 石 上 打 擊 , 使 發 出 巨 響 並 有 遊 火 龍 的 風 俗 。 火 龍 是 以 稱 草 紮 成 的 龍 , 身 上 插 有 香 柱 。 遊 火 龍 時 有 鑼 鼓 隊 同 行 , 遊 遍 各 村 後 再 送 至 河 中 。 [ 湖 北 省 ] 蔪 州 中 秋 , 取 促 織 蟲 相 鬥 。 [ 四 川 省 ] 嘉 定 縣 中 秋 節 祭 土 地 神 、 扮 演 雜 劇 、 聲 樂 、 文 物 , 稱 為 「 看 會 」 。 除 了 吃 月 餅 外 , 四 川 人 也 在 中 秋 節 打   粑 、 殺 鴨 子 、 吃 麻 餅 、 蜜 餅 等 等 。 有 的 地 方 也 點 桔 燈 。 將 桔 子 挖 空 , 點 上 蠟 燭 , 懸 於 門 口 , 以 示 慶 祝 。 也 有 兒 童 在 柚 子 上 插 滿 香 , 沿 街 舞 動 , 叫 做 「 舞 流 星 香 球 」 。 〔 福 建 省 〕 浦 城 縣 女 子 穿 行 南 浦 橋 , 吃 求 長 壽 。 建 寧 中 秋 夜 俗 以 掛 旛 燈 為 向 月 宮 求 子 的 吉 兆 。 上 杭 縣 中 秋 , 兒 女 多 於 拜 月 時 請 月 姑 。 方 法 是 以 竹 筐 作 為 月 姑 的 替 身 , 如 果 有 神 降 臨 , 竹 筐 會 自 己 搖 動 , 以 其 搖 動 的 次 數 來 卜 吉 凶 。 龍 巖 人 吃 月 餅 時 , 家 長 會 在 中 央 控 出 直 徑 二 、 三 寸 的 圓 餅 供 長 輩 食 用 , 意 思 是 秘 密 事 不 能 讓 晚 輩 知 道 。 這 個 習 俗 是 來 自 於 月 餅 中 藏 有 反 元 殺 韃 子 訊 的 傳 說 。 金 門 中 秋 拜 月 前 要 先 拜 天 公 。 拜 天 公 用 做 成 仙 桃 型 的 紅 粿 叫 「 天 公 粿 」 。 拜 月 的 紅 粿 則 做 成 豬 羊 的 形 狀 , 數 目 必 是 九 豬 十 六 羊 。 〔 廣 東 省 〕 廣 東 各 地 有 中 秋 節 吃 芋 頭 的 習 俗 , 據 說 是 紀 念 元 末 殺 韃 子 的 歷 史 故 事 。 中 秋 節 殺 韃 子 後 , 便 以 其 頭 祭 月 , 後 來 改 以 芋 頭 代 替 。 至 今 廣 東 人 剝 芋 皮 時 仍 稱 為 「 剝 鬼 皮 」 。 《 乳 源 縣 志 》還 記 載 , 中 秋 節 吃 芋 頭 , 可 治 疥 癩 。 廣 東 中 秋 也 有 兒 童 提 燈 的 風 俗 。 燈 的 材 料 有 紅 柚 皮 雕 的 柚 燈 , 素 馨 茉 莉 花 結 的 花 燈 , 明 亮 的 燈 火 帶 著 陣 陣 的 花 果 清 香 , 使 人 愛 不 釋 手 。 東 莞 青 年 未 婚 者 也 在 月 下 焚 香 燃 燭 , 乞 求 月 老 為 其 撮 合 。 霞 浦 有 中 秋 曳 石 的 風 俗 。 曳 石 是 戚 繼 光 發 明 的 , 以 石 塊 繫 上 繩 索 , 沿 街 拖 拉 , 虛 張 聲 勢 , 用 來 恐 哧 敵 軍 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台灣的中秋節 漢 朝 時 台 灣 的 中 秋 節 , 據 高 拱 的 《 台 灣 府 志 》 ( 一 六 九 六 年 ) 卷 七 記 載 , 八 月 十 五 夜 「 土 子 遞 為 燕 飲 賞 月 , 製 大 麵 餅 , 名 為 中 秋 餅 , 以 硃 書 一 元 字 , 用 骰 子 擲 四 次 奪 之 , 取 秋 闈 奪 元 之 義 」 。 古 代 以 八 月 十 五 為 「 秋 闈 」 , 即 鄉 試 第 三 場 考 試 的 日 子 。 博 月 餅 既 是 為 了 取 「 狀 元 奪 魁 」 的 好 彩 頭 , 所 以 月 餅 也 取 了 一 些 和 科 舉 功 名 相 對 應 的 名 字 。 含 狀 元 、 榜 眼 、 探 花 餅 各 一 , 會 元 餅 四 、 進 士 餅 八 、 舉 人 餅 十 六 、 秀 才 餅 三 十 二 。 參 加 的 人 輪 流 以 六 個 骰 子 擲 入 碗 , 袼 視 其 點 數 之 多 少 , 來 定 其 科 名 的 高 低 。 中 秋 節 同 時 也 是 福 德 正 神 土 地 公 的 例 祭 日 。 《 台 灣 府 志 》 上 說 : 「 中 秋 , 祀 當 境 土 神 。 蓋 古 者 祭 祀 之 禮 , 與 二 月 二 日 同 。 春 祈 而 秋 報 也 」 。 除 了 祭 祀 土 地 公 之 外 , 農 民 還 得 在 田 間 插 設 「 土 地 公 拐 杖 」 。 土 地 公 拐 杖 是 以 竹 子 夾 上 土 地 公 金 , 插 在 田 間 , 插 好 土 地 公 拐 杖 後 , 再 以 月 餅 祭 祀 。 由 於 中 秋 有 「 秋 報 」 的 含 義 在 , 所 以 也 有 農 村 在 此 夜 聚 資 演 戲 , 俗 稱 「 謝 平 安 」 。 據 鈴 木 清 一 郎 的 《 台 彎 舊 慣 冠 婚 葬 祭 與 年 中 行 事 ( 一 九 三 四 ) 第 三 篇 記 載 , 日 治 下 的 台 灣 , 詩 社 的 詩 人 也 在 中 秋 節 賞 月 作 詩 , 或 掛 一 盞 燈 籠 在 門 口 , 舉 行 猜 燈 謎 的 晚 會 。 這 一 天 , 各 私 塾 的 先 生 們 , 還 要 分 贈 學 生 月 餅 , 學 生 家 長 則 以 紅 包 作 為 答 禮 。 中 秋 節 也 是 租 佃 契 約 重 新 訂 定 的 時 機 。 地 主 是 否 讓 佃 農 明 年 繼 續 佃 耕 , 按 照 習 俗 都 要 在 八 月 十 五 通 知 佃 農 。 民 間 相 傳 , 中 秋 夜 愈 晚 睡 愈 長 壽 。 少 女 在 這 天 夜 裡 晚 睡 , 則 可 使 她 的 母 親 長 壽 。 未 婚 的 少 女 還 有 在 中 秋 夜 偷 菜 的 習 俗 。 只 要 偷 得 別 人 的 菜 圃 中 的 蔬 菜 , 就 表 示 她 將 會 遇 到 一 個 如 意 郎 君 。 有 句 俗 語 「 偷 著 蔥 , 嫁 好 尪 ; 偷 著 菜 , 嫁 好 婿 」 指 的 就 是 這 項 習 俗 。 另 一 項 和 婦 女 有 關 的 中 秋 習 俗 , 則 是 所 謂 「 聽 香 」 。 連 橫 的 《 台 灣 通 史 》 ( 一 九 一 八 ) 卷 二 三 記 載 : 「 八 月 十 五 日 , 謂 之 中 秋 。 夜 深 時 , 婦 女 聽 香 , 以 卜 休 咎 」 。 聽 香 的 方 法 是 先 在 家 中 的 神 像 前 燒 香 , 表 達 所 欲 問 卜 的 事 項 , 請 示 過 出 門 的 方 向 後 , 便 持 香 出 門 。 以 路 上 所 聽 到 神 明 認 可 的 答 案 為 止 。 台 灣 的 小 孩 在 中 秋 夜 也 有 一 種 遊 戲 , 在 碗 裡 裝 滿 白 米 , 插 上 筷 子 , 口 中 唱 著 : 「 觀 箸 神 , 觀 箸 兒 , 請 你 上 廳 吃 白 米 飯 , 配 雞 腳 腿 。 」 並 燒 紙 錢 。 據 說 , 這 樣 碗 筷 就 能 自 動 迴 轉 。 在 節 日 食 俗 方 面 , 由 於 台 灣 承 襲 大 陸 的 文 化 , 因 此 月 餅 及 當 季 的 瓜 果 仍 為 最 主 要 的 食 品 。 賞 月 時 所 吃 的 柚 子 又 以 麻 豆 的 文 旦 為 最 著 名 。 拜 月 時 也 供 拜 「 米 粉 芋 」 , 有 俗 語 說 : 「 吃 米 粉 芋 , 有 好 頭 路 」 。 取 芋 、 路 的 諧 音 來 祈 求 祖 先 保 佑 自 己 找 到 好 的 工 作 。 除 此 之 外 , 各 地 也 配 合 當 地 特 產 , 發 展 出 具 地 方 特 色 的 節 日 食 俗 。 例 如 高 雄 縣 飼 養 水 鴨 的 風 氣 很 盛 。 中 秋 節 前 後 正 是 水 鴨 公 初 長 最 嫩 的 時 候 。 因 此 美 濃 地 區 的 客 家 人 往 往 於 中 秋 節 宰 食 水 鴨 公 加 菜 , 成 為 當 地 中 秋 的 特 色 。 宜 蘭 地 區 中 秋 節 除 了 吃 月 餅 外 , 還 吃 一 種 「 菜 餅 」 。 菜 餅 以 麵 粉 為 材 料 , 中 間 抹 上 黑 糖 熿 焙 而 成 。 味 道 香 脆 爽 口 , 南 部 地 區 也 有 在 中 秋 節 吃 麻 糬 的 習 俗 。 近 年 來 , 台 灣 的 中 秋 節 又 發 展 出 一 種 新 的 活 動 ─ ─ 烤 肉 。 由 於 國 民 生 活 水 準 的 提 高 , 烤 肉 已 不 再 是 奢 侈 的 享 受 , 再 加 上 秋 天 氣 候 涼 爽 , 藉 著 賞 月 之 便 在 戶 外 烤 肉 , 便 成 了 很 受 歡 迎 的 中 秋 活 動 。 秋 節 送 禮 , 也 是 在 台 灣 大 行 其 道 的 習 俗 。 每 年 到 了 農 曆 八 月 初 , 各 商 店 紛 紛 推 出 各 式 禮 盒 、 禮 券 , 以 中 秋 送 禮 的 名 義 招 徠 顧 客 。 不 僅 如 此 , 各 公 私 機 關 的 首 長 , 也 都 在 中 秋 節 犒 賞 員 工 , 或 是 致 贈 禮 品 , 或 是 加 發 獎 金 。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中 國 人 對 中 秋 節 重 視 的 程 度 。 客 家 中 稱 中 秋 節 為 「 八 月 半 」 。 相 傳 是 夜 月 光 五 色 斑 爛 , 月 下 老 人 手 持 大 遮 傘 護 送 絹 娥 仙 女 下 凡 , 時 間 約 在 午 夜 子 時 之 後 。 而 且 出 現 時 間 極 短 , 只 有 最 具 誠 心 、 耐 心 的 人 才 見 得 到 , 見 到 的 人 將 獲 大 福 。 因 此 人 們 便 在 中 秋 夜 拜 月 。 拜 月 俗 稱 「 拜 月 華 」 , 所 以 客 家 人 也 稱 月 餅 為 月 華 餅 。 早 年 的 製 法 是 以 蕃 著 為 材 料 , 白 色 的 餅 皮 上 有 兩 排 小 點 , 中 央 有 一 紅 點 表 示 喜 氣 。 也 有 人 自 製 「 發 板 」 以 替 代 月 華 餅 , 同 時 也 取 其 好 口 彩 , 吃 發 粄 , 象 徵 發 財 。 除 了 拜 月 華 以 外 , 若 當 地 有 供 奉 太 陽 星 君 的 廟 兼 祀 太 陰 娘 娘 , 也 在 八 月 十 五 日 這 天 到 廟 裡 為 太 陰 娘 娘 祝 壽 。 以 苗 栗 頭 份 的 太 陽 宮 為 例 , 每 年 中 秋 為 太 陰 娘 娘 祝 壽 的 活 動 包 括 奏 表 祭 拜 , 念 經 祝 壽 , 舉 行 月 光 晚 會 , 誦 血 盆 經 等 等 。 廟 方 並 備 有 「   粑 」 以 供 作 信 徒 的 點 心 。 中 午 則 辦 酒 席 宴 請 祝 壽 的 信 徒 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秋詩詞選   中秋待月 陸龜蒙(逝於八八一) 轉缺霜輸上轉遲,好風偏似送佳期。 帘斜樹隔情無限,燭暗香殘坐不辭。 最愛笙調聞北里,漸看星瀠失南箕。 何人為校清涼力,欲減初圓及午時。   中秋月 晏殊(九九一──一○五五) 十輪霜影轉庭梧,此夕羈人獨向隅。 未必素娥無悵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   水調歌頭 蘇軾(一○三七──一一○一) 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不知天上宮闕, 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 高處不勝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 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 何事常向別時圓。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 此事古難。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   倪莊中秋 元好問(一一九○──一二五七)) 強飯日逾瘦,狹衣秋已寒。 兒童漫相憶,行路豈知難。 露氣入茅屋,谿聲喧石灘。 山中夜來月,到曉不曾看。   十五夜抵建寧通都橋玩月 徐渭(一五二一──一五九三) 城西日暮泊行船,起向長橋見月圓。 漸上遠煙浮草際,忽依高閣墮檐前。 坐當林樹看鳥遶,望入雲河與水連。 久欲乘槎問天上,幾回津路渺無邊。   舟次中秋 張煌言(一六二○──一六六四) 淡蕩秋光客路長,蘭橈桂棹泛天香。 月明圓嶠人千里,風急輕帆燕一行。 此夜啣杯慚庾亮,幾年持斧笑吳剛, 觀濤豈必錢塘去,碧海銀潢自渺茫。   中秋夜無月 樊增禮(一八四六──一九三一) 江亙古清光徹九州, 只今煙霧鎖瓊樓。 莫秋遮斷山河影, 照出山河影更愁。   八月十四夜香港覯燈 康有為(一八五八──一九二七) 空濛海月上金繩,又看秋宵香港燈。 曼衍魚龍陳百戲,參差樓閣倚高層。 怕聞清曲何堪客,便繞群花也似僧。 歡來獨惜非吾土,看劍高歌醉得曾。     參考資料 http://home.pchome.com.tw/net/wwwpon/ 相關詞: 中秋節的由來,中秋節英文,中秋節幾號,中秋節的故事,中秋節 2010,中秋節活動,中秋節圖片,中秋節烤肉,中秋節 2011,中秋節賀詞 [ 快速連結 ] 其它回答( 3 ) | 意見( 9 ) | 評論( 0 ) 發問者評價 感謝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: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: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! 奇摩 知識+ 粉絲團 一對一家教 學英文超自在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超方便!吃喝玩樂一次搞定 旅遊住宿所有資訊一應俱全 什麼!找裝潢廠商這麼簡單 相關問答 [ 節日慶典 ]中秋節2012大家都舉辦什麼樣的活動慶團圓? [ 節日慶典 ]中秋節烤肉中秋節禮品? [ 節日慶典 ]中秋節月餅~老闆級的人都喜歡什麼口味? [ 節日慶典 ]中秋節2012有什麼禮盒是推薦的? [ 訂婚結婚 ]中秋節陪男友回去娘家~要準備那些伴手禮好呢? [ 節日慶典 ]中秋節月餅想要當伴手禮~但不要太貴的~ 更多 其他回答(3) 意見(9) 相關評論(0) 001 回答者:JOE ( 初學者 4 級 ) 回答時間:2004-12-14 09:32:50 [ 檢舉 ]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,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,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禮制,早在《周禮》一書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詞的記載。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傚起來,在中秋時節,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,觀賞祭拜,寄託情懷,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,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,一直到了唐代,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,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,《唐書·太宗記》記載有“八月十五中秋節”,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。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,嫦娥奔月,吳剛伐桂,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。   中秋傳說之一——嫦娥奔月   相傳,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,曬得莊稼枯死,民不聊生,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,力大無窮,他同情受苦的百姓,登上崑崙山頂,運足神力,拉開神弓,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,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,為民造福。  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,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后羿除傳藝狩獵外,終日和妻子在一起,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。  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,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。   一天,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,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。據說,服下此藥,能即刻升天成仙。然而,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。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,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,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。   三天后,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,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,留了下來。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,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,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,轉身打開百寶匣,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藥,身子立時飄離地面、衝出窗口,向天上飛去。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,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   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。后羿既驚又怒,抽劍去殺惡徒,蓬蒙早逃走了,后羿氣得捶胸頓足,悲痛欲絕,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,這時他驚奇地發現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,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可是他追三步,月亮退三步,他退三步,月亮進三步,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。   后羿無可奈何,又思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,擺上香案,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,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。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,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   從此,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。   中秋傳說之二——吳剛折桂  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: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。幾千年來,就這樣隨砍隨合,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。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,是漢朝西河人,曾跟隨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錯誤,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,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,以示懲處。李白詩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為寒者薪”的記載。   中秋傳說之三——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 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。當時,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,紛紛起義抗元。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。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,傳遞消息十分困難。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,命令屬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義”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,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,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。到了起義的那天,各路義軍一齊響應,起義軍如星火燎原。   很快,徐達就攻下元大都,起義成功了。消息傳來,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,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,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,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“月餅”,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。此後,“月餅”製作越發精細,品種更多,大者如圓盤,成為饋贈的佳品。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。 參考資料: http://big5.china.com.cn/ch-jieri/zhongqiu/2.htm 002 回答者:*無糖綠* ( 初學者 4 級 ) 回答時間:2004-12-14 09:33:02 [ 檢舉 ] 農 曆 八 月 十 五 , 是 我 國 傳 統 的 中 秋 節 , 中 秋 節 的 主 角 則 是 高 掛 天 空 的 一 輪 明 月 。 原 本 , 帝 王 就 有 春 天 祭 日 , 秋 天 祭 月 的 禮 制 。 《 禮 記 》 上 說 : 「 天 子 春 朝 日 、 秋 夕 月 。 朝 日 以 朝 、 夕 月 以 夕 」 。 在 酷 熱 的 夏 天 過 後 , 天 朗 氣 清 , 萬 里 無 雲 的 秋 夜 天 空 , 正 足 突 顯 出 月 皎 潔 的 光 華 。 因 此 , 每 到 秋 天 , 天 子 總 要 到 國 都 西 郊 的 月 壇 去 祭 月 。 上 古 祭 月 的 禮 儀 , 很 可 能 就 是 中 秋 節 的 起 源 。 「 中 秋 」 一 詞 , 最 早 於 《 周 禮 》 : 所 謂 中 秋 , 是 因 為 八 月 居 孟 仲 季 三 秋 之 中 , 而 十 五 夕 恰 為 月 中 , 所 以 八 月 十 五 被 稱 為 中 秋 , 或 稱 「 八 月 半 」 。 雖 然 祭 月 的 習 俗 來 源 年 代 則 無 法 確 定 。 就 現 有 文 字 資 料 看 來 , 漢 代 枚 乘 ( 逝 於 西 元 前 一 四 一 ) 的 《 七 發 》 中 說 : 「 客 曰 : 將 以 八 月 之 望 , 與 諸 侯 並 往 觀 濤 於 廣 陵 之 曲 江 」 。 這 或 許 是 後 世 於 中 秋 後 觀 錢 塘 潮 風 俗 的 起 源 。 大 約 到 了 魏 晉 , 就 有 秋 夜 賞 月 之 舉 。 《 晉 書 》 「 袁 宏 傳 」 : 「 謝 尚 時 鎮 牛 渚 , 秋 夜 乘 月 , 率 爾 與 左 右 微 服 泛 江 」 。 但 成 書 於 南 北 朝 時 的 《 荊 楚 歲 時 記 》 , 並 無 中 秋 習 俗 的 記 載 。 直 到 唐 代 , 才 有 許 許 多 多 的 文 人 雅 士 相 約 於 中 秋 夜 賞 月 。 王 仁 裕 ( 八 八 ○ ─ 九 五 六 ) 的 《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》 卷 下 : 中 秋 夕 , 上 與 貴 妃 臨 太 液 池 望 月 」 。 詩 人 歐 陽 詹 ( 七 八 五 ─ 八 二 七 左 右 在 世 ) 甚 至 在 《 玩 月 詩 序 》 當 中 提 出 種 種 理 由 , 來 證 實 中 秋 節 是 最 適 宜 賞 月 的 時 候 。 他 說 : 「 八 月 於 秋 , 季 始 孟 終 , 十 五 於 夜 , 又 有 之 中 。 稽 於 天 道 , 則 寒 暑 均 ; 取 於 月 數 , 則 蟾 魄 圓 。 況 埃 瓂 不 流 , 太 空 悠 悠 , 嬋 娟 徘 徊 , 桂 花 上 浮 , 升 東 林 , 入 西 樓 。 肌 骨 與 之 疏 涼 , 神 氣 與 之 清 冷 」 。 唐 人 還 將 中 秋 月 取 了 個 名 字 叫 「 端 正 月 」 。 韓 愈 ( 七 六 八 ─ 八 二 四 ) 的 《 和 崔 舍 人 永 月 詩 》 : 「 三 秋 端 正 月 , 今 夜 出 東 溟 」 。 詩 中 的 「 端 正 月 」 , 指 的 就 是 中 秋 月 。 唐 人 中 秋 望 月 的 習 俗 日 漸 普 及 , 到 了 未 朝 , 中 秋 己 成 了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, 有 著 多 采 多 姿 的 日 習 俗 。 參考資料: http://home.pchome.com.tw/net/wwwpon/new_page_10.htm 003 回答者:*~Amare~* ( 初學者 2 級 ) 回答時間:2004-12-14 09:33:20 [ 檢舉 ] 自古以來,太陽和月亮在人類心中即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,也得到人們的敬仰和崇拜。在早期的幾世紀前,太陽和月亮即被人類視為神,因為它們是人們最容易用來作為景仰的代表。例如相傳在漢武帝時﹝西元前157至187年﹞,太陽和月亮即被視為人類尊敬的代表。 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中,在地球上,月亮象徵了孕育、肥沃生產力的意思。在世界各地,秋天也代表著農作物豐收的季節。這即代表了月亮、秋天彼此之間的關係,和中秋這個節日的由來。在中國古代,人們相信,月亮代表著「陰」,即女性的象徵;而太陽代表著「陽」,即為男性的象徵。傳統上,更有甚者,唯有女性才可參與有關中秋節日的一切儀式和活動。 因此,大家對於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應該不陌生,像是嫦娥的傳說就已經從古流傳至今。 相傳嫦娥是古代一位年輕且面貌佼好的女子,她是天庭玉皇大帝身旁的一名侍女,而天庭正是神仙和仙女們所居住的地方。但是,因為嫦娥的疏忽而打破了玉皇大帝的瓷花瓶,玉皇大帝為之震怒。他為了懲罰她,下令將她貶到人間 ─那平凡人類所居住的地方。他並下令,除非嫦娥能為人間留下些什麼貢獻,否則即不准她返回天庭一步。 被貶到人間之後,嫦娥轉生到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中。當她十八歲那年,她和鄰村的一名名叫后羿的獵人結為好友。有一天,一個奇異的現象發生了: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,而十個太陽所散發出的熊熊的、火熱的光芒正吞噬著地上的一切。 相傳后羿是一名傑出的神射手,於是,他自願拯救這個世界。他成功地射下另外九個太陽,后羿頓時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,最後他成了君王,且和嫦娥結為夫婦。 但是,慢慢的,后羿卻變成了一名暴君,他沉迷於煉製可以吃了長生不老的藥。但正當長生不老的藥快被煉製完成時,卻被嫦娥吞了下去。這使后羿勃然大怒,嫦娥為了逃走,從宮殿頂端的房間窗戶一躍而下。正當她一躍而下時,她卻飛了起來,直向月亮飛去。后羿想將她用劍射下,卻都沒有成功。 當嫦娥飛到月亮時,天上聖母將她變成了一隻三隻腳的蟾蜍,而嫦娥的同伴─ 兔子,則在一個巨大的石臼旁,不停的搗碎長生不老的藥。 而后羿最後則是到了太陽那裡,建立了他自己的一個王國,嫦娥和后羿則分別代表著「陰」和「陽」─ 也就是太陽和月亮。 參考資料: http://www.hua.com.tw/act/2003moon/2003moon_ch.htm 1 001 意見者:小盛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03-17 22:16:37 [ 檢舉 ]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,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,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禮制,早在《周禮》一書中,已有“中秋”一詞的記載。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傚起來,在中秋時節,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,觀賞祭拜,寄託情懷,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,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,一直到了唐代,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,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,《唐書·太宗記》記載有“八月十五中秋節”,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。 002 意見者:小黑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10-04 20:12:42 [ 檢舉 ] GOOD!GOOD!GOOD! 003 意見者:小黑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10-04 20:13:19 [ 檢舉 ] 很好喔! 004 意見者:小黑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10-04 21:11:44 [ 檢舉 ] http://big5.china.com.cn/ch-jieri/zhongqiu/2.htm 這葛網站很好喔! 005 意見者:炎魂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10-08 11:39:34 [ 檢舉 ] 很好! 很好! 很好!很好!很好!很好! 很好!很好!很好!很好! 很好!很好!很好!很好! 006 意見者:蘋果派妞 ( 初學者 5 級 ) 發表時間:2006-10-09 11:38:52 [ 檢舉 ] ........ 好奇怪捏>////////

每日好康

電腦周邊 3C家電 視聽家電

名牌與手錶

交通/美食

品牌旗艦

超商取貨

美妝保養品 流行服飾 鞋包配飾

傢俱/寢飾

書籍DVD

快速到貨








以上資料來源,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以上文章引用出處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412140065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aqq0029 的頭像
    aaaqq0029

    只限今天

    aaaqq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